我校四项成果研究报告被审计署采用

来源:新闻网点击数:655更新时间:2020-07-17

 

                                                      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报道

  近日,由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与南京审计大学联合攻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审计应用对策专题研究(2018)》系列课题,经过前期充分协调以及精心论证,通过专家评审,顺利结项。并有四项成果研究报告被审计署采用。

 

相关链接(结项课题的观点介绍):

  1、我国外债风险的管理体制因素分析及审计建议

近年来,我国外债快速增长且短期外债占比持续偏高,金融机构、尤其非金融企业通过海外分支举债规模大,债券形式占比高,这些情况可能带来短期偿债压力大、货币错配等潜在风险,加剧国际货币政策、金融动荡向国内传导,也给国内压降杠杆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宏观调控增加干扰。本报告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在于目前的外债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存在一定的漏洞及欠缺。主要表现为央行、外管局、发改委等主导的外债多头监管体制下,各部门监管政策、数据信息未能充分协调;相较之下,企业机构通过海外分支发债更为便利,而后通过监管漏洞、豁免项回流国内,形成监管套利;在中美摩擦持续、我国金融业加速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为了防范和减少外债风险,有必要全面梳理当前外债监管体制和政策,有效发挥审计监督功能来堵塞制度漏洞,保障国家对外金融安全。(该研究报告被审计署采用)

 课题组负责人:王叙果;成员:隋学深、何暑子、冯彩、王家华、刘升华等)

 2、超级区块链技术在审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超级区块链技术的系统吞吐量较大、国密算法支持、隐私智能合约、通证支持等特点,紧密结合国家审计项目流程各个阶段的实际功能需求,本课题对超级区块链技术在审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成果基础上建设完成了超级区块链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原型。该系统原型通过基于统一数据模型(UDM)的动态表单,可以灵活定义审计生命周期模型;根据不同的审计生命周期模型,创建不同的审计实例;根据不同的审计实例,对审计生命周期中各节点的审计事项进行配置和管理。实现的创新性功能有:个人审计过程留痕和协同审计过程留痕完成审计项目质量管理;链上日志数据自动预警完成审计项目的风险管理;链浏览器实现可视化监控链上数据;数据万能导入提高审计效率。超级区块链技术在国家审计项目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可以有效控制动态审计过程,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该研究报告被审计署采用)

   (课题组负责人:张熠;成员:隋学深曹洪泽王炜王家华钟飚)

 3、国家审计促进金融改革作用机制建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金融审计关注并推进完善国家金融治理改革比其他任何时期都要明显,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济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促进金融改革作用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国家审计促进金融改革作用的发现机制,国家审计促进金融改革作用的推进机制,国家审计促进金融改革作用的跟踪机制,国家审计促进金融改革作用的评估机制,通过以上机制的建设与完善,进一步发挥国家审计对金融改革的促进作用,完善国家审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课题组负责人:江世银;成员:隋学深陈孙媞  李长咏韩泽等)

 4、信用债市场违约风险测度与审计研究

本课题在介绍了我国近年来信用债违约状况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分析了企业信用债违约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随机选取24家发生债券违约的上市公司和168家非违约公司为样本,以随机森林模型为基础,加入了KMV模型中的违约距离,并通过SMOTE算法解决了数据不平衡问题,构建出来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债券违约预警的量化模型---KMV-SMOTES随机森林模型。经过修正的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能够从原先的92.7%,提升到96.9%,,提升了4.2%。说明KMV模型和SMOTE算法修正的随机森林模型能够更有效的预测信用债的违约,具有相当的实际意义。最后,针对模型的结果,课题组给出了测度信用债违约风险的金融审计策略。审计部门或债券注册发行机构,可以根据模型来预测申请发行债券的企业未来是否有较大可能发生债券违约事件。对于已发行的债券,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可以帮助判断企业已发的债券是否可能发生违约,提前预防风险。

(课题负责人:臧展;成员:张强  高岳陶可  王钰清  徐国成唐榕等)

 5、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及审计策略研究

监管资本套利就是通过虚增资本(分子策略)或者虚降资产风险权重(分母策略),从而虚增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资本质量与数量的要求。其中分子策略核心就是借助于会计政策的灵活性、会计估计偏差等进行盈余操控,虚增资本构成中的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等。分母策略核心则是利用交易或策略的设计,在不减少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资产的风险权重,从而虚增资本充足率,具体包括:精心构建资产组合,资产证券化,资产虚假出表,通道业务。对商业监管资本套利审计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资产质量审计和监管资本套利审计的整体性。因为掩盖资产质量,可以虚增资本和资本充足率(分子策略)。在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审计之前,必须审计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真实性。二是审慎评估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资本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充分覆盖表内外风险导致的非预期损失。监管资本套利审计应以风险充分识别与计量为基础。三是实施监管资本套利审计之前应审慎评估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对监管资本套利分子策略审计的核心思路就是判断商业银行是否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虚增资本。对资产证券化与资产虚假出表的审计重点是确认资产转让的真实性。对通道业务审计重点是判断商业银行是否借助于通道机构,以表面的同业业务掩盖事实上的信贷业务。(该研究报告被审计署采用)

(课题负责人:陆桂琴;  成员:王军伟陆文香      韩颖慧  张成翠等) 

 6、新时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审计监督研究

本研究报告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体系入手,梳理现有监管体系,系统总结和探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审计目标和内容,围绕信贷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可具操作性的审计策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行监管体系主要有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银保监会1104工程报表和《巴塞尔协议III》,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监管体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审计角度提出信用风险的监管指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审计目标主要在于三方面,即揭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信贷政策目标管理,促使其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宏观政策;揭露金融领域各类乱象和违规违法活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围绕信用风险审计目标,提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审计内容在于审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审计策略,附以法律法规佐证。以上研究成果与主要研究观点,对于防范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重要现实作用,为国家审计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审计策略等方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分析思路。(该研究报告被审计署采用)

   (课题负责人:杨小玲;成员:陈彦达    王玉凤    牛华伟    丹)

 

南京审计大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20号-4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雨山西路86号

邮编:211815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