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十七:校园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在于对生命的尊重

 “环境育人”不是一句空话,建设者相信“草木有情、万物有灵”。新校区景观绿化主要由建管会的李敏、金亮、周则刚三位负责。2011年3月9日,暮色已至,料峭春寒中,我们跟李敏主任走上润泽湖的弯道,他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指向湖畔的一圈植物,“那两棵是紫薇,夏天开花,能开几个月”,“那是胡颓子,是如何如何买来的”……天色已暗,他不用借助任何的光线,似乎闭着眼睛也能对这些草木如数家珍。那背后的热爱和心血可想而知。
    “由于时间和造价的原因,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所有教学组团都预留了进一步优化、美化、人性化的空间。一步一步做吧。我和我孩子来,最喜欢的是竞秀楼两旁的玻璃房,特别是竞秀东楼一楼的玻璃房。你可以白天去看一看,晚上去看一看,一年四季,阴晴雨雪。我们认为,这个校园是有生命的,这些楼房是有故事的。我始终觉得,你对它讲什么故事,很多年后,它就会讲好多故事给你听,因为这里面,是有人的,人是有气息的。抱着这样的观点,所以我们特别是搞园林绿化的对待一花一草、一砖一石,都是带着对生命的尊重为出发点在思考,这棵树我们如何对待它,它才长得好,它和谁搭配,长在什么地方才最有光彩?这样,一棵腊梅就实现了一棵腊梅的价值,它是一个生命,我们也是一个生命。我想我们这样对待它,它一定会反过来对待我们。我是这样认为的,而且确实是这样,校园是一个生命体,是生长着的,需要一代一代人去培育它,包括我们的学生。比如音乐台,莲花台的形状,上面坐的是学生,水里放的是莲花。
    景观上,第一,我们尊重自然;第二,我们的定位是校园,既不是公园,也不是市民广场。因地制宜,因山造势。对山适当的分区,有几块原生态区域,大门东面的青龙山上西南角是纯自然的,敏行楼正对过一片杉木林纯自然的,还有我们学校北部的山,整个到现在还没动它。我们至今都保护着,不允许砍一棵草,只有这样,兔子、野鸡、小鸟才有自己的窝。有一部分是半人工景观,如梅花山,龙脉山;有一部分是人工景观,主要是润泽广场四周。整个校园景观绿化形成了‘春看校前夏看水,冬赏三友秋看山’的格局,春看校前——樱花、桃花、李花、梨花;夏看水——夏荷、睡莲,几十种水生植物;冬赏三友——松、竹、梅;秋看山——以龙脉山到泽园的行道树,统统是秋天赏叶的树,三角枫、枫香、乌桕、银杏,叶子到了秋天会变颜色。还搞了好多主题,像桃李园,寓意桃李芬芳等等。”
                                                                               ——口述者,郭宏之,李敏

责任编辑: 李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