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十六:变电站遇险记

位于沁园北边台坡和朗溪之间,有一座35KV中心变电站,是南审的供电中枢,足以支撑南审现在及以后的电力需求,双回路供电,其中一条是从江浦配电房直接拉到南审。这个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的故事可谓惊心动魄。
    “起它(变电站)可不容易,前面是河,后面是山,进不去出不来,也是肩挑人扛起了个房子。为了抢时间,好多机器是从窗户里面进去的,因为太大了。墙还没砌好,路也没通,水没通,电也没通,只有临时用电,所有吊装机器一起上场,机械加人工,按规定把那么重的机器安进去了。结果2005年8月份来了2场台风,接踵而至,雨大,风大,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险情。”
    雨一下,那边在施工,山脚的土被松动了,正常情况下没有问题,可是连续狂风暴雨,影响很大。我们这里的土有个特点,不下雨太阳一晒比石头还硬,一下雨比稀饭还软。台风带来暴雨,我们发现沁园这座山西侧出现滑坡,真是惊魂,马上请了南京的专家来会诊。
    专家到现场,紧急采取三个措施:第一,卸荷,把上面的楼去掉,连夜拆房子,搬家具,减轻负担。原来锅炉房后面有两栋小楼,那个地方最危险,我就在那个楼里结婚的,我儿子也在那里出生的,都被拆了。第二,排水,加了很多排水的地方,用布盖起来,挖一些排水沟,让山体里的水排出来。第三,反压,用好多石头、沙袋,抵住山脚。工程队也跟我们连夜奋斗,项目经理跟我们同住同住,带着几百号工人在现场干,那时把竞秀楼的工程暂停,回头来抢这个地方,天天监测,天天在滑坡,惊心动魄,这件事我们得把它处理好。老天保佑,大概是感动上苍了,滑了几天后它不滑了,这个时候雨也停了,我们就同时开始挖孔桩,在山体边上打了十几个2米直径的柱子,又打了许多1米直径的护桩,一排全部护好。孔桩不能一次挖很多,挖多了山又会移动了,挖一个做好了,浇水泥,凝固住了,再挖下一个,拼命地抢时间,这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做完了,山体就不能动了。第二年梅雨季节、台风季节,继续检测,没有发现异常。山有个特点,稳住就稳住了,它有个自平衡,一旦不稳住,小平衡就酿成大不平衡,量变带来质变。
     如果持续下滑,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山体移动,那沁园食堂就没了,这个山头也就没了,中心变电站就完了,变电站一完,新校区绝对不可能按期交付,连带着是这个。当时身上的压力……弄不好,我们‘犯罪’。不是建设校区的问题,本来要建个新校区,哪知弄出这样的事情。本来建好了,南审通知书已经发出去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导致3800名学生无法入学……南审的声誉就是我们的生命,学校靠的就是个牌子,那如何了得?后果不堪设想。
    本来如果没有这两场台风,我们只要在山脚边砌一个不高的石沿子就足够了,你可以观察我们许多沿山的地方我们都起了一点这样的石坎,护住山体就可以了,防止泥水流到沟里,防止它塌下来,就这山脚底下顶一点点,就够了。
    我讲这个故事,不知道是光荣的呢,还是感人的……不知道,它反正就是一件事。这事可不是我一个人干的,一群人一起处理的。在处理这件事的同时,基建的其他事也要同步进行。一件事没少,这是多出来的一件事。类似大大小小多出来的事,可多了,只有一件件解决了。”
                                                                      ——口述者,郭宏之

责任编辑: 李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