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们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创办ACCA

 唐利

现在说起ACCA,已经是南审的一块金字招牌:2011年就已经被评为“白金级”培训机构(ps:“白金”级是最高级,意味着具有全球最好的课程教学水平和学员服务质量。)南审今年才32岁,ACCA就办了18年。当年只有14年办学经验的南审,是如何拿下ACCA这块高地的?

这是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

1997年,稚嫩的南审还是审计署直属高校。学校起步晚、发展慢,要想在办学上突破成果,必须另辟蹊径。时任院长易仁萍想带领南审闯出一条路来,署里非常关心,也积极牵头,联系了一些高校,但没有取得突破进展。

当时,审计署正在对干部做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培训,接触到了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培训中心的负责人章轲对这一项目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获得该项目会员资格,在国际市场就业都有优势),有意为南审牵线。

此时国内已经有好几所老牌大学正在办ACCA(最早的是上海财大,1994年),但成绩并不理想。“当时ACCA那边告诉我们,每一门的全球平均通过率是40%,一共十几门,全部通过的概率就是0.4的十几次方,那就是几乎为零啊。”时任教务处长张芊回忆说,当时又听说某名牌大学在一门考试中全军覆没,“所有人都认为,以我们的条件要办这个,那简直是不可能”。但是老院长易仁萍决定挑战这个不可能:“举全校之力,不信办不好ACCA!”

“我报它,就是因为它难呀”

1997年,张莉刚考入审计专业,那个冬天看了一场宣讲,“我记得当时是录像,在每个班都播放了,介绍这个项目很难很难很难,还要另收11年的学费,所以老师让我们寒假回家和家长商量商量。”

听完宣讲,还在犹豫的张莉问李宗彦报不报,没想到他很干脆,当然报!

为啥呢?“就是因为它难呀!”

同样迎难而上的还有财务管理专业的刘成方,“当时选拔要考英语,想看看自己的英语到底是什么水平。”他清楚地记得,199846号,首届ACCA正式组班。他的英语水平也得到了检验——在52人中排第二。

决心想要接受学校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张莉也来到了电教108,这里,是学校为这个班特设的专有教室。随之而来的还有独一份的关爱——“我们有五位班主任,每一个都很关心我们”。

“学校当时并没有ACCA方面专门的师资,我们明确和学生说,不要靠老师,等老师培养出来,你们都毕业了”,张芊说,“当时上海财大周末有办ACCA培训班,我们就组织老师去学习,学完回来教学生。”

大学四年,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寒暑假

 “师生同时学,基本靠自学,”南审第一批ACCA52颗种子是这样种下的,甚至没有人敢想象丰收的场景,事实也证明,这一批硕果绝对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这52人中,有27人通过了14门全球统考,占比51.9%,其中宿辉在《英国税务概论》考试中名列全球第一。

老牌名校都没做到的事,初出茅庐的南审是怎么做到的?

——审计署的无微不至的关心,重金联系聘请香港的师资过来讲课,包括章轲在内的多名审计署官员亲自来上课;

——学校的高度重视,配备最好的师资,最宽松的政策环境;

——老师们的众志成城,和学生一起上课,一同攻关;

……

但最最重要的,是这52颗倔强的种子——越是难,就越要拼!所以就有了张芊至今难忘的“电教108永远亮着的灯光”。

“我们那时候是双轨制,平时正常上审计专业的本科课程,周末上ACCA的课程,因为审计署请来的专家都是周末来讲课。(编者注,合班上课也是审计署给南审的福利之一)”张莉说,大家的学业压力本身就大,再加上ACCA一本本大部头的全英文教材,每个人的桌上,都是堆得高高的,“就完全是高三的状态”。

后来考了单科全球第一的宿辉,“每天就是固定时间固定座位,一定在。”

家在东北的刘成方,大学三年的暑假就没回过家,“寒暑假都是补课的好时间,每天八小时,四周上完一门课之类的事常有的。”

当然是累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力,家境并不宽裕的刘成方坦言,坊间谣传的“考不过,一门的补考费就要2000元,”莫名当了他四年的紧箍咒。

“学生很优秀,关键看你给他什么”

大二寒假前,两门课程大考。这是第一次检验,氛围空前紧张。考前一个月,全面停课,每个人都在埋首准备,教室里随便翻开一本厚厚的教材,都写满密密麻麻的各种笔记。“每门考试三个小时,从第一分钟写到最后一秒,不能也不敢停下来。”张莉说。

没人想过结果。寒假里,张芊接到电话,刚考的两门,南审通过率分别是85%77%,“顿时热泪盈眶”。——如今回忆起那个时刻,张芊的眼角依然泛着泪花。

“别人不相信你能做到,”张芊说,一个学生想到上海去实习,人家一看学校,不愿意接受,后来这个学生说,我工资补贴什么都不要,请给我一个机会试一试。后来在入职考试中,拿了第一名,让这家公司不得不刮目相看,业务的上手能力也强于同期的人,后来就被正式录用了,第二年,这家公司开始主动来南审招聘了。

审计署的关爱始终相伴,临毕业时,审计署给97ACCA的同学提供了带薪实习的机会,张芊说,当时署里的人听说有人大学里考过14门,都直言,“不可能”。

这样成功挑战了“不可能”的故事还有很多,首届ACCA的成功也让她始终坚信,“我们的学生非常优秀,关键看你给他什么。”

不仅是学知识,更是一种学习的精神

毕业后,包括刘成方、张莉在内的六名同学留校,成为反哺ACCA的骨干力量,张莉更是在去年带出了我校第二位单科全球第一的学生——徐天任。回望和ACCA结缘的十八年,他们觉得,选择ACCA,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学习精神的养成。

“当年我们的学风非常好”,张莉印象很深的是,“为学好英语,很多人疯狂听BBCVOA,有一个叫蔡世震的,耳朵每天都是红红的——戴耳机戴的。”

“我们也并不是死读书的,”刘成方补充说,有好些同学体育很棒,“校运会、排球赛,我们班成绩都不差。”班级出过校学生会主席,也组织过游天目湖、爬紫金山等等。

不读死书,和ACCA的考试全是大题,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关系。“直到现在,ACCA的考试大纲还是大约三四年就做一次大调整,它是不断在更新的知识,永远让你解决新的问题。”张莉说,四年大学学习,留给她最珍贵的是学习的精神。

这一点,刘成方深表认同,“我们班里也有ACCA没坚持学下去的,但是他们转行后也能成为所在行业的精英,就是因为这种精神已经内化了。”

毕业后,学习的精神仍在延续——当年的班长金惟德毕业时只考了6门,进入审计行业工作后,他在实践中坚持学习,2008年他移民澳洲,本着对审计学院第一届ACCA的热爱,他决定继续下去。其时ACCA已经数度修改大纲,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他坚持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终于在2010年为自己学了十多年的ACCA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2001年毕业季,52100%就业。去向一栏,一个比一个的名头大,今天的他们都已成为精英,“好多都成了CFO”,也有不少已移居海外。

至今,ACCA就业比例未曾低过98%,集中去往银行、四大、名企乃至海外……ACCA,真真正正成为南审的骄傲:

——2008年,被英国ACCA总部评为黄金级培训机构;

——2011年,被总部评为“白金级”培训机构。

——累计招生3000余人,28人次学员获得了单科成绩全球第一或大陆第一,被ACCA中国区教育主管称为“培养ACCA学员的航空母舰”。

就在今年,家新书记从ACCA会长郝安东手中接过“ACCA卓越成就奖”,为ACCA取得的荣誉再添新奖。

颁奖那一天,是520,仿佛是要穿过18年的岁月,向那最初52位“吃螃蟹的人”致敬。

责任编辑: 唐小芳